郑州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打造学科高地郑州材料专业研究生

围绕河南产业格局,打造学科高地。通过实施跨院系联合培养和联合导师制,并推动3个国家认定的一流建设学科优先突破,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安全,布局“工程安全与防灾”学科(群);布局“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群);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和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围绕食管肿瘤高发的区域特征,设立“基础医学国际化精英班”,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布局“绿色高效农业”学科(群)。

秉承历史传统,形成特色优势。郑州大学医科有9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漫长的求索过程中,创造出“沈氏拉网法”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以沈琼、裘宋良、王立东等教授为代表的三代科研人员60余年来扎根食管癌高发区,在消化道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走出一条特色抗癌之路。进入一流建设序列以来,学校通过深度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构建创新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在肿瘤防治、生殖医学、靶向药物开发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研优势,并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2019年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布局“资源材料”与“绿色催化”两个学科(群);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一流学科、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三级学科体系,获批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等43项,围绕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推进“新医科”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强化交叉融合,

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教学,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承担教学双主体责任,试点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合作课程,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强化医教协同。

强化学科支撑,打造学科平台。2015年,学校实施“学科重心上移”改革,成立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科研与管理机构——医学科学院。2016年4月,医学科学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开启了郑州大学医科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国际化“人才特区”政策,积极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吸引博士、博士后600余名,打造中外融合的一流师资队伍。推进师资队伍本土国际化;每年召开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充分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4项,布局“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奠定一流大学建设坚实根基。按照“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学科有基础、河南有需要、区域有资源”的原则,积极培养基层急需的全科医学人才。郑州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拔尖人才;明确6+3的一流学科布局。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推动ADN-9等创新药物的临床转化。遵循学术发展趋势与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提升创新能力。创建一批新技术,培育重大平台,强化儿科学、麻醉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

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以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以基础医学、药学为支撑学科,秉持在食管癌防治领域的特色传承,聚焦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开展从基础到临床、从个体到人群的肿瘤防治研究,实现食管癌高发区筛查和早诊早治等方面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

文章已创建 70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