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总的来看,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开学季,希望各大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持续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相关实操指南和指引已相继出炉,专家们也表示:学生活动流动性强,高校人口相对密集,广大师生重返校园开学之际切勿对自身健康掉以轻心。
近日,随着流感病例不断增多,社交媒体上流感相关话题也快速升温,“甲流”“流感”多个相关热词跻身热搜。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近七日以来,“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仅2月26日,就有109129的搜索量。
尽管甲流与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甲流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新冠病毒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新冠病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而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根据个人情况和感染的毒株不同而略有不同,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在14天之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表示,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这与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不少人也因此对自身是否感染存在疑惑。
高校疫情防控可以怎样做?相关操作指南和指引都给出了具体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此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部分学校因发生流感而停课,随着开学季到来,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多地中小学学生出现发烧症状,北京通报流感病例数超过新冠。
“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是新冠病毒的特点。”王宝增表示,“从临床来看,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多一些,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甲流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新冠少。”王宝增表示,同时感染甲流与新冠病毒的情况几率很小,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感染甲流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近三年来,大多数人群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也因为较好的个人防护没有得过流感,所以流感的抗体水平偏低。而近期人群流动频繁,人群聚集的情况也增多,甲流感染的报道也因此增多。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提醒,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近期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倡广大人民群众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乙类乙管”后迎来首个高校开学季,大学生正值返校高峰期,高校疫情防控可以怎样做?
而是否发展成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而如果尚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仍需继续做好防护。而对于65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患有基础病、孕妇、儿童、肥胖等重点防控人群,一旦出现疑似甲型流感症状需要紧急就医。
2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目前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当前北京市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64%,甲型H3N2占35%,乙型流感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