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照亮世界的“绿光”2023年3月27日

再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LED照明产业最近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与当年的集成电路产业颇为相似。集成电路业界有条著名的“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保持不变。LED也在以亮度每18个—24个月提升一倍、价格每10年降低90%的“Haitz定律”快速发展。

不同厂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实用新型专利超过七成,与国外专利申请相比多集中在发明专利形成鲜明对照。”发明专利不足三成,LED照明产业的产业链很长!

凭借着能源转换效率高、单位耗电低、寿命长等诸多优势,LED照明正刮起一阵“绿色旋风”,不仅在全世界掀起替代传统白炽灯的“照明革命”,而且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出版的《LED照明产业专利分析报告》,试图通过专利分析方法,揭示LED照明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专利技术整体态势等。

歌手孙燕姿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绿光》,源自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一个人能看到一次绿光,那么他将一生幸福。对于人类来说,也许环保绿色高效的LED照明,就是能给全世界带来美好未来的那道“绿光”。

如果没有“蓝光之父”中村修二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为LED照明铺平产业化道路,也许到现在LED还只能躺在实验室里乏人问津。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一项重要核心专利就这样改写整个行业的历史。《报告》对此提出也佐证,虽然LED照明专利技术早在1955年就出现,但真正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是从2001年开始的,1991年之前年申请量还没有超过1000项,此后的十余年呈现发展越来越快的上升趋势,2011年年申请量甚至达到了3.1万项,而目前全球LED照明专利申请总量已超过20.6万余项。

所以各大厂商才会对技术研发如此不遗余力。并且非常注重专利的系统性、整体性。且集中在外围领域,我国申请量较少,”与“集团军”相比,但国内企业对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较少。而且技术水平“相对弱”。正因为如此,中游的器件与模块封装以及下游的显示与照明应用,“以LED照明产业大省广东为例,LED产业中70%的利润集中在这个环节;我们不仅是规模“小而散”,“日亚化学、科锐、飞利浦、三星等公司均拥有数百人的庞大研发团队,王艳妮进一步指出,同时也是专利壁垒最强的环节。缺乏核心专利。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据统计,在蓝光、白光、MOCVD、衬底、外延等基础领域,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半导体一处处长唐跃强说。同时,分工明确。《报告》揭示:“上游的外延生长与芯片制造是最能代表企业或国家技术与产业水平的部分,虽然我国LED专利申请量世界排名第一,市场细分度极高,也是技术含量最高和专利竞争最激烈、经营风险最大的领域。

LED照明领域的中上游企业依靠专利壁垒,享受着“技术红利”。如中村修二发明的蓝光LED技术路径是一条完整的、能够使LED商品化的解决方案,属于

如果说,手握全产业链整套专利的国际巨头如同装备精良的“集团军”,那么国内企业更像是遍地开花的“游击队”。“我国申请量虽然较大,但申请人众多,较为分散,单个国内企业申请人的申请量都不大,无法形成整体竞争力,很难与国外巨头如飞利浦、日亚化学、科锐、三星等匹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光电部应用光学二室主任王艳妮说,“结果是很难将自身的成果形成专利布局,形成有层次、多方面的保护,在遇到国外企业专利纠纷时,经常顾此失彼,很难形成对自身的保护。”

文章已创建 100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