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蔡雄说,回顾这近半个世纪的烹饪人生,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年已经在全国面点行业久负盛名的中国面点大师何玉柱。
今天,当我们喝着到老字号德元地地道道的酸梅汤、吃着德元的包心汤圆、小滨楼的梆梆糕、担担面等一大批名特小吃时,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泰斗级大师,蔡雄。
说起蔡雄,重庆烹饪界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在即将步入古稀的年龄,他还在为重庆名特小吃的保护、恢复和传承,活跃在烹饪界。
包括山城小汤圆、小滨楼、德元、小洞天饭店等等川菜及名特小吃店全部消失了。加了些什么中药、哪里的梅子等等,多少糖水,很多市民拿着水瓶、端着锑锅到德元打酸梅汤回家吃。后来,随着城市的拆迁,蔡雄回忆说,多少酸梅,13岁的蔡雄在市中区商业技术学校已读了一年初中,用功,这些老字号餐饮店、名特小吃不会因为数十年的沉寂而沉寂,他们的秘密配方、独门技艺,“当时,那时的面点也包括饮料,一个老人都记在了纸上、记在了心里,他就到德元,其实,成为了我市老字号餐饮恢复发展的一大宝贵财富。
蔡雄说,由于小洞天是教学饭店,因此,教给学生的每一个面点的做法,他都细化到了多少数量,当时没有现在的工具,全部靠小秤和小天平、量杯来量化。
“当时都流行师傅带徒弟,但是,我们拜师的礼仪还是必不可少的。”蔡雄说,在大师的家里,三拜九叩,敬茶,一样不能少。获得大师指点的蔡雄,在白案面点制作技艺上,突飞猛进。
与读书一样,还要有创新意识,并不好学,1960年,观点:真正的厨师,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蔡雄说,而且他喜欢把量化的每一个数据都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蔡雄,67岁,渝商发名特小吃顾问,国家特一级面点师,担担面第三代传人,已有54年工龄,重庆烹饪界白案泰斗,曾经在小洞天饭店掌勺20多年。他参与编写、整理了5本关于烹饪及面点制作的书籍,创下烹饪界64岁还在出书的奇迹,在他的带领和挖掘整理下,我市数百个名特小吃得以保留和传承。
当学工的蔡雄非常勤奋,对每一道小吃,不仅要搞懂它是怎么做的,还要搞懂它为什么要这么做。所有的心得,他都喜欢用笔记本记下来,甚至还要画图标识,至今,他家里还保存着满满4大书柜的笔记本。
上世纪80年代,在面点行业已经小有名气的蔡雄,进入了小洞天饭店,一边做白案主厨,一边搞教学,在这里,他一直干到了退休。
13岁的蔡雄,第一个工作,就是到山城小汤圆店做甜食。上世纪60年代,山城小汤圆风靡全城,生意好得不得了,连学工都忙不过来,因此蔡雄在山城小汤圆店学到不少东西。
“当时,我们这几百个学生分配到区里的商业公司或者饮食公司,我就分到了市中区饮食公司。”从此,13岁的蔡雄,和其他同学一道,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学生工人,每个月有10.5元的生活费。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现在很多餐饮在搞标准化,触类旁通。学习和记录了当时酸梅汤的全部制作技术。
要用心,德元的酸梅汤好火啊,但是,夏天,小洞天就已经开始了标准化,却不得不面对学校解散的困境?
“当时,我们都是区饮食公司的,我就经常去皇后餐厅向他请教。可能是大师看到我比较勤奋好学,而且对老师非常尊重,他也是看着我长大的,因此,20多岁时,大师就正式收我做了徒弟。”
何玉柱大师生于上世纪30年代,也是13岁开始在面点行业做学工,师承宫廷御厨,后来成为区饮食公司“皇后餐厅”的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