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早晨9时不到,“企业入驻我们园区,年轻人鱼贯而出,一项项服务内容连同执行标准、负责部门和完成时限清晰地罗列。广东缓缓拉开“腾笼换鸟”的帷幕,安心地生产经营就好,内有乾坤。高新奇在宝安尖岗山片区的低山荒芜地带开辟厂房,地铁五号线兴东站外,精心建造生产基地,先后向电话机代加工厂和自主手机品牌商转型。再排队搭乘公交环线上班。2005年,深圳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李国坡指着服务手册讲道。
当时,孵化器在国内仍是新鲜概念,怎么将科创企业从0至1再到10孵化出来?怎么升级园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高新奇邀请“行业先行者”——深圳市投资商会、深港产学研基地组建联合运营团队,在园区初始阶段共管共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一条龙”创业辅导服务体系。
这里最早是生产电线年,高新奇旗下的中低端通信设备业务从兴东园区撤出,腾出的空间向战略新兴产业园华丽蝶变,成为滋养科技创新的温床。时至今日,园区已拓展至三期,包含研发办公楼、生产厂房和人才公寓在内,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办公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高新奇在实体制造业已有20余年的积累。作为园区运营方,公司更懂企业的需要,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引导。“我们做实业踩了很多坑。”李国坡
从制造业白手起家,高新奇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创立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园区服务体系。以自持物业为基础,高新奇采取灵活变通的运营管理策略,为科创黑马备足茁长的土壤。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科技型企业150余家。2021年度,园内企业创造经济产值60亿元,贡献税收约3亿元。
高新奇的产品远销海内外,进军通信行业。当年,上面立着三个红字“高新奇”。持续向世界输送物美价廉的通信设备。许晓星的父亲许瑞洪在1997年创办高新奇,时代赋予高新奇新的发展剧本。曾创造“电话机出口大王”的神话,公司从销售代理做起,其他杂事和需求尽管跟我们提。犹如一个精致的手机包装盒。
路人接踵摩肩,手机贴膜广告也曾随民航客机一飞冲天。而其中一幢建筑颇为气派,这里就是高新奇产业园,然而不久之后,沿途工业大厦林立,“半小时内为企业提供停送电服务”“3个工作日内与退租企业结清各项费用”……摊开高新奇产业园的服务手册,一步一跃。
2011年,许瑞洪参访以色列某工业设计公司,惊觉对方不足30人的团队每年竟有20亿美元的产值。高新奇产业园副总经理李国坡说:“这么少员工却创造这么多经济价值,我们转型升级决心更强了。”恰逢其时,深圳市和宝安区相继酝酿扶持孵化器发展,高新奇立志做一名排头兵。
一年后,高新奇原本规划的二期园区落成,公司当机立断,将园区改造成孵化平台,额外投入数千万元提升整体环境。小至加装载客电梯、完善文体设施,大至改动楼面布局乃至加强周边交通配套,一切标准向高端产业园看齐。
“以前常听我父亲讲,高新奇兴建公司大楼时,周围都是石头山,非常荒凉,但他看中了这里未来的发展前景。”深圳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高新奇产业园”)总裁许晓星向媒体讲述道。
“我们的基础物业服务必须做得好。”李国坡解释道,“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尽己所能,为入驻企业链接各方资源,创造新的价值。”
很快,高新奇摸清门道,转变角色,既在物业管理上担当贴心服务的小管家,又在生产经营上出任热心辅助的小帮手,逐渐在片区内做出口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