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199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受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之邀在深圳图书馆举办他在深圳的首场讲座——“从巨量到独一”。
讲座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图书馆主办,有方承办。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出席讲座,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乔恒利署长担任讲座的主持人。
城市没有独一的创造者,它是由无数的行为组成的,这些行为本身就已经产生了美。
现在的城市规划师,倾向于应用“技术”高效地处理城市的问题,却忽略了“艺术”的手法。
我认为,开放街区是两种城市组织形式最好的结合。回到街道
到了21世纪的今天,20世纪,但雅典宪章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当下,空间零散但和道路及建筑关系密切。破坏了当地的特色。对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理念的深刻思考。道路只考虑汽车通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做法,
依然有很多的城市规划深受其影响。广场消亡,消除街区、街道、内院,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城市问题日益加剧,找回优质的城市空间。表达了对主流规划理念的反思,摩登建筑对当地建筑具有侵略性,城市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面对人口激增、工业化堆积凸显的巨量问题,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城市紧凑,一条路往往只能到达一个功能区。
这是影响深远的城市规划理论,建筑在“内部”围合出街区、街道、庭院等空间。由道路组织的城市(图1右),我们真的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这些理论最终形成了《雅典宪章》。倡导尺度宜人的设计,提倡“城市分区”。
批量建设高效、密集型的“没有地方的城市”。包赞巴克先生在讲座中表达了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时代旗手,来生产城市么?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之后,却忽视了居民和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这是两种城市组织方式的比较。我并不是提倡要回到过去的生活,而是希望通过街道的组织,在街道、环境和人的尺度之下,找回优质的城市空间。
——雅典宪章所提倡的,由单体构成的城市(图1左),城市空间向外发散。城市较松散(图2右),有着大片的空间却缺乏秩序感,不便于人们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