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是2013年因一次严重的滑雪事故而造成了高位截瘫,钟承湛依旧没有放弃滑雪这项爱好,反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学习坐式滑雪的人。
2022年1月,据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达3.46亿人。
不单单是滑雪运动,冬奥会还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周边产品,甚至开幕式时运动员的入场服都成了抢购的对象。
随着资本进入冰雪行业,中国的冰雪运动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发展期。而除了资本的进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在政策层面也到了大力支持:
据他回忆,1998年第一次接触户外运动时,登山、攀岩、滑雪这些运动在国内极其小众,参与者都是运动员、退役运动员与小部分业余爱好者。
“事实上,冰雪运动发展与国民GDP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迪卡侬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总监杨仲骁对新消费日报说道。
“早期的雪场主要是为了应对比赛。”钟承湛告诉新消费日报,直至2000年左右国内才有私人公司在投资建造市场化的雪场,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北京周边的雪场和张家口的雪场。
事实上,中国人滑雪、滑冰的历史很悠久,新疆阿勒泰地区还因为一幅脚踏雪板、手持单杆的猎人岩画而被认定为人类滑雪的起源地之一,将人类滑雪的起源追溯到了距今一万多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纲要的核心目标是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开着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完善群众性冰雪运动服务标准,丰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
“中国冰雪经济的成长,我们是见证者。”出于对滑雪与户外运动的热爱,2003年钟承湛创立了全系户外攀登品牌KAILAS凯乐石。
在社交平台上,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不但“三亿人上冰雪”成为了现实,还衍生了一条全新的万亿级赛道。在抖音参与#全民冰雪季#(40.1亿次)、#三亿人上冰雪#(31亿次)等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70亿次。冬奥效应下,滑雪短视频热度居高不下。
“我在春节假期前一天忙完了工作,当天晚上就飞过来了。”家在上海的王冰如,虎年春节假期选择在吉林市松花湖的雪场度过。她告诉新消费日报,朋友圈里的好友不是在滑雪就是去滑雪场的路上。
而在他眼中,2011年是中国的滑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因为从2011年开始,万科、融创、万达等大型的资本陆续投入了这门产业。”
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计划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
而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后,冰雪运动开始加速在中国普及。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冬季冰雪覆盖城市不均衡,冰雪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加上20年前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专业的设施场地稀少,而滑雪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消费门槛,冰雪运动迟迟没能在中国全面展开。
但直到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才真正意义上从北方的小众运动逐步走向大众。